筑牢质量之基,深化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作者:麦可思 时间:2024-05-30 点击数:

本文原标题:《常态化监测 赋能人才培养诊改》。

以教学检查为促进,教学督导为控制,教学质量评价为激励,自我诊断改进为提升,年报发布为彰显,第三方评价为助推,辽宁建筑职业学院已建立起“检、督、评”一体、多元评价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为切实发挥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主体作用,教育部相关文件明确,职业院校要建立起常态化的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机制,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以下简称“辽建院”)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工作由党委教师工作部负责。时任部长祁静在与麦可思研究的交流中说道,高校质保体系建设不是千篇一律的,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辽建院建立了内部和外部评估相结合,政府、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质量保证体系,重在建设,以评促建,最终形成以质量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学校主要通过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建立起常态化、周期性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开展了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改工作,也建设了信息化、智能化的内部质量保证执行平台、教学督导监测平台,以及完善的教学检查体系,并通过引入第三方评价实现了评价的多元化。学校通过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实现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以下为麦可思研究与祁静的交流内容。

打造“检、督、评”一体的内部质保体系

祁静:我认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发展就是要遵循PDCA循环,在计划、执行、调节、改进当中不断完善上升。我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主要是以教学检查为促进,教学督导为控制,教学质量评价为激励,自我诊断改进为提升,年报发布为彰显,第三方评价为助推,最终建立起“检、督、评”一体、多元评价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具体来说,首先,我们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的校本机制,这项工作主要由教务处来抓。学校颁布了一系列教学工作规程,对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教学文件、教材、教师、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后答疑、作业辅导、考试考察、教学研究等方面提出明确规定。

教学质量监控采取校院两级的管理运行模式,加强常规质量检查,开展期初、期中、期末和日常的教学巡检,这样能够及时发现并改进教学各环节存在的问题。

学校还设置了专门的教学质量监控机构,抽调各二级学院负责人组成日常教学巡查小组,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定期检查、反馈,执行改进,这样就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的诊断与改进的机制。

第二,学校建立了高效的质量控制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督导机制,每年学校聘请20多位校内兼职督导专家,与6位专职督导一起组成督导队伍,对职能部门、教学院部的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过程进行专项督导,对教学秩序进行检查,通过手机端将反馈上传到智能化的督导平台上,可直接反馈到相关责任部门,形成督导的周报、月报、季度报告和最后的学期报告,介入到教学各个过程。

二是学生信息员的反馈机制,涉及教学、管理、服务几个方面,能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以前这项工作工作量比较大,现在将它纳入到教学督导监测平台当中,各个部门可在平台上实时答复,我们部门负责综合监测,可以说还是非常高效的。

第三是形成了年报的公开发布机制。学校发布的报告不仅仅有面向社会的高等教育质量年报,还有面向校内的一系列专项报告,包括二级学院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年报、教务处负责的专业与课程建设质量报告、学生部门负责的学生发展质量年报、招生就业部门负责的就业质量年报,以及人事部门负责的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年报。5个专项报告已经持续几年发布在校内网络平台上,不仅可以作为校领导的决策参考,也是促使各院部、各部门进行诊断改进的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第四,学校在建立完善内部质保体系中还引入了第三方机构,开展学生学习与成长、教学质量、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毕业生培养达成与中期发展、用人单位等评价项目,以及专业诊断分析。我们在合作的第二年就已经形成第三方评价成果。我们会将报告的结果反馈给各二级学院,各学院依据各项指标结果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毕业生规格、课程体系等的合理性进行研判。这对各学院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环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都发挥了很大作用。

内部质保体系诊改“五步走”

祁静:最后,我想介绍的是学校内部质保体系的诊断与改进工作,它的运行与落实能够确保质保体系切实发挥质量保证的主体作用。这项工作我校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

第一,在组织管理层面,学校健全了组织管理体系,理顺了质量保证体系的机制,构建起了“专业—学院—学校”这样一个自下而上的质量保证自我诊断机制,制定了学校层面的内部质量保证政策,梳理了所有部门的归属,确定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能。

第二,在实施过程中,完善了目标链、标准链和制度体系。尤其在制度体系建设上我校是非常有成效的。从2020年5月开始,我们重新梳理了岗位工作标准,重新识别了教育教学服务过程。在三个多月的制度梳理中,学校30多个部门参与到制度的建设当中,梳理了420多项制度,保留了97个,修改废止了140多个,新建了115个。这样的一个制度梳理完全能够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新需要。

第三,进一步健全质量监测指标体系。例如,为了保障“双高建设”,我们在专业诊断中加入了思政元素。再比如建设了信息化质量保证执行平台,设计一级学校目标观测点32个,二级职能部门的目标观测点62个,院部的目标观测点是35个,三级的个人目标观测点20个。这样就实现了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几个层面的监测全覆盖。而且这些指标都是非常明确、具体、可检测的。

第四,在诊改工作的运行中,学校制定了服务部门、专业、课程以及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发展等工作的诊改流程图,细化了诊改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启用质量保证执行平台,应该说这个平台是一边建设一边工作。我们在试点中选取了两个职能部门、四个学院、三个重点建设专业群,以及一些核心课程和骨干教师作为诊改工作的试点。由于试点规模不小,所以整个流程下来可以说对全校质量文化的提升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最后,为了促进诊改工作顺利推进与落实,学校还建立了外部干预机制,聘请校外专家进行复核,形成诊改意见。我们希望借助信息化质量保证执行平台,面向全校教职员工实时公布数据,促进教师在比对过程中形成的“紧迫感”,以及校外专家的介入为诊改推进带来的“压迫感”形成合力,从学校内外两个方面保障自主诊改工作不流于形式。

监测数据的参考、决策和支撑作用

祁静:之前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诊断改进工作中外部专家复核被推后了,但我们发现第三方评价可以很好地作为补充与参考,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比较全面的监测,通过数据反映出的问题也比较准确,对我们了解学生成长、教学质量、师资保障情况、用人单位需求都起到了很大帮助。

比如专业诊断报告指出了学校有哪些优势专业,其中包括供热专业,一开始这让我们比较吃惊,因为在招生中它的表现一直不是很好,对考生的吸引力不强。但经过专家的解读我们了解到,其实供热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薪酬等方面很有竞争力。这就促使学校反思,如果院系在招生中能够加大专业亮点宣传,是不是就能在优质生源的吸引方面有比较大的改观?这对学校触动特别大。

再比如专业诊断报告里反映出教师课后提供答疑辅导方面相对较弱,建议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酌情补充年轻教师,这也是我们比较关注的。一方面人事部门进一步加大年轻教师招聘力度,另一方面我们认为这还涉及教师责任意识的问题。于是我们部门就把教师课后辅导作为监督项,加到学生信息反馈当中。这样各二级学院就可以在监测平台上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来自第三方报告的数据也为校领导作出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例如学生学习与成长评价报告里提出的实习实践环节培养效果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学校党委书记了解后就非常重视,并提出要加强实习实践环节培养力度,加大耗材与资金投入。

 

Copyright© 2024 武汉晴川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中华科技产业园玉屏大道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