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自己所学传授给学生,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武汉晴川学院计算机学院的肖慧老师,自2011年踏入晴川的大门,便以这份教育初心为指引,默默耕耘了十三载春秋。
十三年来,肖老师一直保持着饱满的工作热情,务实向上的工作精神,坚定地扎根在教育事业的沃土中,获评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优秀指导”老师,学校“优秀教师”,第八届青年教师讲课决赛理科组第一名等荣誉。
教育热忱 岁月见证
肖慧老师与晴川的缘分始于研究生时期的一次偶然,当她看到学校的招聘信息时,心中那份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被瞬间点燃。凭借丰富的代课经验和对学校环境的熟悉,她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这条神圣的职业道路。
十三年来,她始终保持着对教育的热忱,勤勉教学,将复杂的知识梳理成框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她的课堂生动通俗、条理清晰,深受学生喜爱。
在学校第八届青年教师讲课决赛中,肖慧老师更是将理论知识生活化、框架化,突出重点,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最终荣获理科组第一名的佳绩。面对荣誉,她谦逊地表示:“知道比赛结果后,我既兴奋又感到责任重大。我相信我的课程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虚心求教 精益求精
肖慧老师深知,好的课程离不开不断的打磨和完善。在准备讲课比赛的过程中,她遵循“案例驱动,启发式教学”的原则,虚心向武大等高校的优秀教师学习,从他们的经验中汲取灵感。
尽管课程重组的工作量巨大,一度让她产生放弃的念头,但在课程组老师们的共同分析和相互学习下,她最终高效地完成了课程的打磨。
实践教学 激发潜能
肖慧老师在课堂上善于运用实例引入和个性化教学的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她认为,从学生熟悉的角度出发,用任务驱动或案例驱动的方式解释难懂的专业术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还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就感。
好课锋从“磨课”出,精彩源自“苦磨”来。好的课堂离不开背后的一次次课程打磨,而同学们的评价则是对这一做法的最好反馈。“生动通俗,条理清晰”,这是同学们对肖老师课堂的评价。学生们的喜爱是对老师的一种肯定。肖慧表示,她非常重视教学设计,也重视学生的反馈,常根据他们的反应来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
肖慧老师还会用口诀等方式帮助学生快速掌握难点知识,使他们能够更快地上手应用。“因为我们学校的定位是应用型高校,实践能力是极其重要的。有些知识,你一时消化起来是有点困难的,但是如果有一个加强记忆化的口诀,精准概括出应用路径,就能大大助力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肖慧说。
因材施教 指引未来
除了日常的课堂教学外,肖慧老师还非常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她认为,竞赛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能够督促他们自主学习、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她鼓励学生要珍惜每一次参赛的机会,认真准备、全力以赴。
“我觉得‘内驱力‘对于同学们来说很重要”。肖慧老师认为,学生的学习不能只依靠老师课堂的四十五分钟,而要有自内向外的主动学习欲望。针对计算机学院学生如何提升自己,肖慧老师用三个“多”来总结,那就是“多实践”“多操作”“多参加比赛”。
对于毕业生继续考研还是工作的选择问题,肖慧老师认为这因人而异。她建议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职业规划来做出决定。如果有继续求学的想法,不妨继续深造提升自己;如果有好的实习经历能够找到满意的工作也非常好。她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勇往直前。
讲台虽小,能载千秋伟业;烛光虽微,亦照万里山河。肖慧老师以她的匠心独运,在育人之路上笃行致远。